DTrace

这两天搞了一把DTrace,貌似还挺有意思的。 DTrace是个动态跟踪工具,可以在动态环境下向内核/程序中插入探头(probe),收集处理以及显示一些信息。 其实本来搞DTrace是为了一个FreeBSD的bug。搞chromecast的时候发现,IP multicast的目标mac不对。不过后来分析代码大致定位到了出问题的文件,然后在最新代码里发现这个bug已经修了(PR 185395),于是纯粹就是学习DTrace了。 一开始在我的机子上DTrace还跑不起来,后来发现是因为我跑的UEFI分支里的内核路径有些特别,于是DTrace找不到符号。打了个补丁(dt_kernel_path.patch)之后,dtrace终于能用了。 DTrace脚本的主体是一堆事件处理函数。跑DTrace脚本的时候,系统碰到某个符合的事件,就调用对应的函数。这些函数用D语言(不是那个D语言,是DTrace自己的一种语言)写成,语法和C差不多。基本的赋值/比较都能干,不过没有循环,也没有if/then/else。能控制流程的,基本上就是每个事件自带的条件,和三元操作符,也就是?:。 虽然前面那个bug是修了,我还是搞了个简单脚本来试DTrace。我希望观察arpresolve函数的参数和返回结果,也就是那个返回IP对应mac地址的函数。 arpresolve的原型是 int arpresolve(struct ifnet *ifp, struct rtentry *rt0, struct mbuf *m, const struct sockaddr *dst, u_char *desten, struct llentry **lle)int arpresolve(struct ifnet *ifp, struct rtentry *rt0, struct mbuf *m, const struct sockaddr *dst, u_char *desten, struct llentry **lle) 我希望查看dst里的ip地址,和desten里返回的mac地址。 DTrace脚本如下: fbt::arpresolve:entry /execname == "ping" && arg4 != …

Continue reading ‘DTrace’ »

Android 3.0+的MTP,以及USB debugging

Android到了3.0+有个地方特别弱智,就是USB连上显示出来不是U盘设备,而是个MTP设备…… 其他系统的MTP问题 首先这个MTP一开始就是Microsoft自己搞出来的东西,主要是Windows Media Player支持这个东西,日后才被USB那啥论坛搞成一种正式的USB类。应该是因为这个,别的系统下的支持都不怎么样。 别的系统基本上都用了libmtp库,而这个库最弱智的地方,就是刚连上的时候,会扫描所有文件做个索引…… 如果只是个音乐播放器可能还好,文件不多,但是现在是一个Android设备,那里边乱七八糟的可多了…… 于是这个索引要做个4,5分钟。想想你插上一个设备,过个四五分钟才能显示内容,那不是很sx么…… Windows下,MTP文件连上后,过一会就可以看见内容了…… 读了代码,发现他是自己递归做索引的,而且好多接口函数都会去确保这个索引存在,不在就建出来…… 根据MTP的规范,其实每次请求一个目录也就列出它的子文件和子目录。也就是说,按照规范来说,并没有啥一定要一次性拿到所有文件的必要性。看windows那边的实现也可以说明这一点。或许本来它是考虑搞个缓存提高之后速度,但是这个初次访问速度实在不能忍。而且之后访问慢慢建出来索引也可以,没必要非要一开是就建出全部的索引。 但是USB的传输速度又比较快。理论上wifi也很快,但是我拿scp也好ftp也好adb也好,速度都最多1M多,还不清楚哪儿sx了…… 所以还是要想办法搞定这个事情,难道要重写libmtp么…… Win下的MTP问题 于是我想别的系统MTP支持糟糕,Win总该不错吧?于是打开WinXP虚拟机,嘿,这个MTP还没有驱动…… 上网查,说要装WMP10,装完还是不行。再查,说可以装WMP11,装完还是不行。再查,说有个MTP Porting Kit的东西,里面有驱动。下下来装好,里里外外翻了一遍,还是没有驱动…… 后来从WMP11的wmfdist11.exe,也就是Window Media Format 11 Runtime那一部分里,翻出来若干inf以及相关文件,貌似是MTP驱动。但是手动指定到这儿,倒好像装上去了,但还是不行…… 到此基本没法,上网继续查。在查了好久之后,终于有个地方说可能和USB debugging有关系。遂关掉USB debugging,立马就好了…… 自动装好驱动,啥都能访问。一开,又不成…… 继续观察,发现不开的时候,只有一个设备,VID_22B8&PID_70A8。这个设备的兼容类型里包括了USB\MS_COMP_MTP,所以驱动匹配上了。开了之后,这个设备变成了一个复合设备,VID_22B8&PID_70A9,很神奇的就是PID加了一,估计是为了和原来的区别开来。这个东西下有俩子设备,VID_22B8&PID_70A9&MI_00和VID_22B8&PID_70A9&MI_01。后一个在装了Moto的驱动之后,显示出来是个ADB设备,也就是USB debugging用的…… 前一个名称是MTP,估计就是MTP设备,但是兼容类型里没有USB\MS_COMP_MTP!于是驱动挂不上…… 就弱智了…… 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,只要改windows\inf下的wpdmtp.inf,在匹配段里面,在 %GenericMTP.DeviceDesc%=MTP, USB\MS_COMP_MTP 之后,加上 %GenericMTP.DeviceDesc%=MTP, USB\VID_22B8&PID_70A9&MI_00 ,一切都搞定了…… 于是我很难理解,到底是哪里脑残了导致开了USB debugging就不说自己是MTP设备了…… 蛋疼啊…… 为啥Google要用MTP…… 虽说Google那边说MTP有诸多好处,例如提高了抽象层次,使得一个文件对Android和电脑都可见啦之类(老的方式系统看见了一大块数据,里面有几个分区,所以如果允许两边都看见,那只要有改动,就会导致元数据不一致…… 新的方法等于系统看见了一堆抽象的文件和目录等,所以所有操作都要告诉那边才能做…… Android那边维持着一致性……),但是选MTP这个标准真是蛋疼,你大不了Google自己搞一套+开源实现也不难啊!MTP就不是给你做任意类型文件传输的么!

给lftp报了一个bug

学校用的proftpd,为了照顾windows用户,设置了UseEncoding GBK GBK这样,proftpd返回的FEAT里面,有LANG,没有UTF8。但是lftp只要知道服务器支持LANG,就会发个LANG过去。只要收到LANG的回复,就认为服务器用的UTF-8……虽然LANG和UTF8都是RFC 2640定义的,但是支持LANG不一定就是UTF8啊……所以发了个patch给作者,不知道他会不会管……— src/ftpclass.cc.orig        2010-04-29 17:20:28.000000000 +0800+++ src/ftpclass.cc     2010-04-29 17:20:42.000000000 +0800@@ -4100,8 +4100,11 @@    case Expect::LANG:       if(is2XX(act))       {–        conn->utf8_activated=true;–        conn->SetControlConnectionTranslation(“UTF-8”);+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f (conn->utf8_supported)+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{+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conn->utf8_activated=true;+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conn->SetControlConnectionTranslation(“UTF-8”);+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}       }       else if(act==530)         conn->tune_after_login=true;

折腾

折腾了几天,搞了各种事情* 升级Avant Window Navigator到trunk(0.3.9)有一大堆的事情,比如说:# bzr up之后,有冲突,干脆全部干掉重来。发现configure有问题,引用了莫名其妙的ac_python_version变量,这个东西哪里都没有。只好手动改成2.6。# 引用了libdesktop-agnostic,ports里没有,上网去发现貌似也在launchpad上边,可能也是awn这群人搞的,遂bzr co下来# 结果编译的时候有诸多问题,上网去,发现有bug-report,说是vala版本太新,而且他还branch了一个various-fixes分支出来# 第一次听说vala,貌似是利用gobject这套系统,配合一个类似于C#的语言,给C以面向对象能力。编译的时候先弄成C再编译# 再bzr co了那个fixes branch,终于好了。回头对付awn,还算比较容易# 新版多了个curve模式,貌似速度也好不少,稳定性也是,看来这个rewrite还不错* 升级awn-extras也有不少事情:# 发现里面的各个菜单组件都或者崩溃或者没有程序菜单,追溯到python-gmenu,最后看调试信息,发现没有applications.menu文件# 本来想生成一个完了,但是下了个菜单编辑工具alacarte,发现这个里面已经有程序菜单了…… 而且gnome-panel也有…… 标准不统一啊……# 之后再查资料,发现说XDG这套标准允许有前缀,并且通过locate得知有一个gnome-applications.menu在恰当的地方# 最后通过把XDG_MENU_PREFIX设为gnome-解决# 之后又是发现那个Media Player Applet不能放大的(不是文件大小)视频。怀疑和之前totem的问题一样# 看代码发现用的playbin这个gstreamer组件,直接gst-launch,果然出错,而且信息和totem的一样# 上网搜了一下,有人说totem的pkg-message里说了这个问题,果然有…… 用了就好了# 说明这个问题不只totem有,用gstreamer的都有…… 为啥默认的那些shm的参数那么小……* xps文件查看上两天有人发来xps文件,不能看…… 去网上下了XPS Essentials装,结果wine运行说有gdiplus的函数没实现…… 搜了之后,发现新版wine实现了,遂下载新版,结果换了一个函数…… 只好拷了一个gdiplus.dll过来,运行倒是可以,就是换页要好几秒……于是去网上找开源解决方案,找到ghostxps,后来发现就是ghostscript那个公司做的。直接转pdf,10M的xps变成了5xxK,但是里面图片质量很差。去网上看了一下,对latex转pdf有人说应该先转ps再ps2pdf,应该是同理。但是直接转出来的ps竟然有4xxM…… 再转pdf,有17M,还能忍受,质量很好* skypebsd ports里面那个skype是static的2.0.0.72-oss版,我输入不了中文,遂尝试新版。结果新版2.1.0.xx的dynamic版都会卡死在futex系统调用上,而static版不但不能输入中文,还没有声音……搜索得知,新版用了pulse,遂用rpm安装alsa的pulse插件,linux的pulse库等,结果运行时说shm_open没有实现…… 还是不行又尝试装了alsa的oss插件,并且设为默认,这次终于有声音了,但是…… 不能录音……最后还是回归老的了……* 自动挂载本来我山寨了一个自动挂载脚本,利用devd的CDEV建立事件,在ntfs/*和msdosfs/*出现的时候,自动挂载到/mnt/*结果现在有了iPod,就有问题了:我一般只是想充电而已于是要挂载自动camcontrol eject,问题是CDEV事件不包括设备名,只有label。在找不到反查工具的情况下,只好自己从label查设备大致上就是一个枚举,利用gpart结果得到所有设备,然后用glabel得到上面的label,并且进行匹配,符合的就是对应设备。搞的时候发现,glabel status的第一行输出一直是Name Status Components,而Name下面显示的就是label,而且Name的最后一个字母严格和label最后一个字母对齐,通过这个,可以保证从输出结果得到的label是完整的label,不多不少。现在碰见iPod就会自动卸载了,真不错……* easytag的崩溃问题本来easytag给某些歌写tag的时候,总是崩溃。这两天研究一下,发现都是不正常的ape tag引起的。虽然easytag本身只写id3 tag,但是他写的时候,会先清除ape tag,而要清除就要先解释,于是就挂了…… 我搞了py-apetag下来,结果删tag的时候也说不能解释……你们删除tag就不会简单地先删掉再建一个空的么…… 非要解释……最后手动把文件结尾APETAGEX开始的东西全干掉,世界清静了…… 感想:# gstreamer好强大,我视频库里那些视频都可以放…… 虽然对字幕的支持还是令人怀疑# 发现一个好东西,gst-editor,类似于windows里directx开发包里那个编辑directshow filter图的那个东西,这里是编辑gstreamer …

Continue reading ‘折腾’ »

利用 bcdedit 解决 Vista 启动问题

前一段时间,把系统原来的还原分区(一个NTFS)清了,在那里装了FreeBSD 8/amd64。之后发现,FreeBSD的分区引导记录很不行,他只找活动分区启动,而不管自己是哪个分区的引导记录(大概也不知道……),所以从原来的BSD切换到新装的很麻烦,要手动改活动分区。于是就装了个grub4dos,折腾了半天终于好了。装完之后,尝试新菜单,发现Vista进不去了…… 提示大概是这样的:\Windows\system32\winload.exe 文件未找到或者已损坏 错误0xc000000e。试了一下,发现Vista启动菜单里面其他的项目也用不了了。想了一下,多半是干掉那个还原分区之后,Windows所在的分区成了第一个Windows能够认出来的分区,于是这个Boot Loader分不清楚了,不能在老地方找到这个文件了……先尝试把那个新装了BSD的分区类型改成NTFS,结果Windows还是不认…… 改回去之后,我想只好手动修改启动数据库了。Vista的启动数据库,不像XP就是根目录下面有一个boot.ini,而是在根目录下面\Boot\BCD这个文件里面,还是个二进制文件…… Windows就给了一个bcdedit来弄。因为进不了Vista,我尝试着用虚拟机里的XP来跑。这个虚拟机同时也把主机的真实硬盘作为第二块硬盘挂在上面。启动虚拟机,尝试了一下,bcdedit竟然能用,于是拷到WinXP这边来。主机Vista所在的盘在虚拟机里面是D盘,所以在运行bcdedit的时候,后面都要加上/store d:\boot\BCD 。改的过程其实很少。bcdedit原来那些命令也都能用。命令里面某一项的GUID,可以通过直接运行 bcdedit /store d:\boot\BCD 来了解,最上面{xxxxxxxx-…..}那个就是了,一串很长的十六进制数。默认项这个可以用{default}代替。首先,把默认项指定成Vista(原来是老BSD):bcdedit /store d:\boot\BCD /default <Vista项的GUID>然后设置默认项设备为分区d(一开始我设了c,结果还是不行…… Windows还是把那个算进去了么……)bcdedit /store d:\boot\BCD /set {default} device partition=D:bcdedit /store d:\boot\BCD /set {default} osdevice partition=D:这就好了。效果不用重启都能看见。还是利用虚拟机,qemu或者VirtualBox都可以,直接挂主机硬盘,Vista果然跑起来了…… 不过一会儿就蓝屏了……